好像每回出差,人懸在半空中的時候,就可以變身成為了「文藝中年蛆」(註一),開始了我和鍵盤的自言自語。
這次的行程趕了些,先去舊金山處理些事兒,第二天一早趕去洛杉機開個會兒,晚間立馬上架飛機兒,十三個小時兒,回到台北兒,有點小辛苦兒... (註二)
翻著機上的電影介紹,赫然發現前陣子很想看的電影 -- 第四張畫。有好一陣子故意只看喜劇片和不需要使用大腦的影集的我,不知怎麼著,從看到電影海報時就很想去看這部電影。
金士傑、戴立忍、郝蕾,光這三個硬底子演員就值得花這二個小時吧?
故事從一個小男孩小翔(畢曉海)失去了父親,因為沒有父親的照片,只好畫了他的第一張畫 -- 父親,當成葬禮時的遺照開始,慢慢地引我們進入他辛苦的人生故事。小翔從父親死後就開始偷便當吃,被學校工友(金士傑)逮著,訓了他一頓,並教導他許多人生道理;爾後小翔的大陸新娘媽媽(郝蕾)出現,她在孩子四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孩子的父親,為了一張台灣身份證,辛苦地作著酒女的工作維生;在小翔的父親死後,把小翔帶回了後來再另組的家庭,於是,詭異的繼父(戴立忍)開始進入了小翔的生活...
我這人的習慣很不好,看電影前總是喜歡先找影評,先找雷文,讓自己了解整個故事之後,再進去細細品嘗電影,仔細揣摩演員的小動作。第一個教我欣賞戲劇的老師總唸我,就看兩回電影就好啦,為什麼要先去看劇情,破壞導演的鋪陳呢?Hmmm... 我還是養不成看兩遍電影的習慣呢。
先前看了一部日片「告白」,劇中由許多角色的獨白組成了電影。由我來說,這部第四張畫是由許多「對話」而組成的電影。校工對小翔的告誡、手槍仔對小翔的吹牛皮、媽媽對老師的吐露心事、繼父對小翔的攤牌,好幾場精采的對手戲讓人願意沉住氣忍受導演鍾孟宏的慢節奏。
請容我多嘴一點,鍾導,時代變了,台灣電影可以不要再這麼候孝賢嗎?節奏快一點也是可以有感性的,每部片都想拍成藝術片,觀眾怎麼肯掏腰包來支持?就算是想再次拍出六○、七○年代的景色,台灣也變了,再也沒有當年「戀戀風塵」的美景了,換個方式也是可以拍好這個劇本的吧?
我很喜歡電影中的一段對話,校工帶著小翔到外頭散步,映著夕陽,鏡頭從遠處拍著兩人的背影,金士傑說了個「乾燒青蛙」的故事:小時候他和幾個朋友很壞,找了個罐子從底下燒著,然後把一堆青蛙丟下去;但他們說好,如果有青蛙逃了出來,就要放它們走。
小翔:『哪,你們後來吃了那些燒了的青蛙嗎?』
校工:『我要和你說的,就是你要學那些逃走的青蛙;即使受傷了,還是要努力逃出去...』
耳邊突然傳來了王菲的「執迷不悔」,長榮航空的空中音樂廳居然精選了王菲的精典,好久好久了,當年應該還是叫王靖雯吧(註四)?都快忘記這歌是她唱的,是她唱得如此扣人心弦,是她唱得如此讓人執迷不悔:「要我用誰的心去體會,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圍,就算痛苦,就算是淚,也是屬於我的傷悲;我還能用誰的心去體會,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圍,就算疲倦,就算是累,也只能執迷不悔....」
今天晚上,這架飛機很有沉思的氛圍。
附註:
註一、作者有自知之明,不錯。
註二、明明再一天就飛去澳門休假了,故意省這段哄?
註三、那納豆咧?白雲咧?梁赫群咧?還有關穎哩...
註四、下飛機問了谷歌大神之後才確認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